温哥华游学之旅感想 - 推荐篇
有段时间没有更新了,一方面是生活上事务繁忙,另一方面自然是上个月去了趟国外。
去年的 12 月,我报名参加了 UBC 的暑期项目。在国际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。我有幸来到了温哥华,参加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(下简称 UBC)的 VSP 暑期游学项目。
这次是我第一次跨越大半个地球,来到西方国家交流学习。在这一个月里,我参加了 UBC 安排的暑期学习课程,游览了这里的风景名胜,在温哥华感受了异国风情,这让我产生不少感悟。这就以“推荐”的形式给其他感兴趣的朋友做一些介绍。
文中提到的内容,仅代表我个人的所见所闻,如果有失偏颇欢迎指正。
准备
去加拿大之前的一些准备。签证之类的流程按旅行社给的要求去办就好。基本不会出太大问题。但是要尽快去办,越早越好,以免出现意外。
诸如衣物、鞋子、洗漱用品、充电线等旅行必备的物品,就不再赘述了。这里主要讲讲一些需要携带、又很容易忘记的物品(到了温哥华之后,我才发现它们必不可少)。
除了常规的旅行物品,温哥华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,夏季的白天阳光强烈,晚上很清凉不用开空调。一天内的温差最高会达到十几度,所以建议带上一件冲锋衣或稍厚的外套,防风保暖,必备良品。如果遇到较冷的天气,也不用因为没有厚衣服受冻了。同时考虑到中午的太阳并不比国内的弱,也可以记着备好防晒霜。
外国人没有用脸盆的习惯,我在很多便利店和超市都没有找到脸盆。最后在一家华人商店才找到了脸盆……如果出发时旅行箱还有空间,可以考虑带一个小脸盆,无论是洗漱还是洗衣服,都会比较方便。
除了这些,还可以考虑带上几桶方便面,在那吃不惯西餐的漫漫长夜里,一桶熟悉的方便面无疑是你最好的慰藉(顺带一提,国外的方便面是不带叉子的哦)。
最后还建议携带少量必要的药品,比如预防发烧感冒的药物、胃药、创可贴等。由于不一定会用到,可以跟同伴商量好各带一盒,也足够应付一个月了。值得注意的是,有些药品成分是违禁品,不能带上飞机,提前查好,防止耽误了行程。
食物
很多人会关心国外的饭菜是否能吃得惯。
这里就要讲一个笑话了:
一个英国人问中国人:“中国的饺子很有名,你们中国人是不是每顿都吃饺子?” “并不是这样的。打个比方,英国的土豆也很有名,难道你们顿顿都吃土豆吗?” “对啊” “……” “顿顿都吃”
外国人似乎没有“好好吃顿饭”的概念,温哥华本地人日常会吃快餐类主食,像是面包、肉类、土豆的组合,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汉堡、肉卷、披萨;蔬菜也多是生菜、玉米、西兰花,配上沙拉直接吃。想象中的牛排似乎只有正经餐厅才会提供,价格也相对较高。
国外的饮食给我的感觉是高热量和高饱腹度,快餐多以吃饱为第一目的,一个汉堡下去基本就饱了。部分快餐的菜单上会标明卡路里含量,供平时有健身习惯的朋友参考。
我们吃了十几二十年的中餐,而外国人的口味总是有些不一样的,吃不惯是很正常的事情。不过这里有很多亚洲餐厅,像是中餐、日料、韩国料理等通常都是本国人开的店,所以味道不会特别奇怪。学校的 University Village 就有很多。不习惯顿顿吃汉堡的同学在温哥华也能每天换着花样吃。
总之,别人我不太清楚,反正我不太能接受每天汉堡薯条的生活……所以在吃了几天的西餐之后,我毅然决然地找了一家中餐快餐店,解决了大部分的温饱问题(嗯,酸菜鱼配米饭真香)。
学校宿舍提供厨房,炉子烤箱厨具餐具一应俱全,厨艺好的小伙伴可以大显身手,不会做菜也可以选择方便食品,在学校附近的 Save on foods 食品商店里就能买到各种微波炉食品、泡面等方便食品。图中是我和我的舍友煮泡面和煎培根现场。
我还试着买了一份生披萨,放进烤箱 21-23 分钟就可以烤至脆皮。味道居然意外的不错,价格比快餐便宜不少,还可以分给舍友一起吃。
学习
既然是游学,学习自然是主要任务。
在 UBC 体验了将近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之后,我发现国外的课堂环境跟国内区别非常大。
UBC 提供了丰富的课程供我们选择,我选择了 ARTS 类的 Package G 课程,内容是(英文)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。包含两门课程,分别是语言学和机器学习。
虽然暑期学习的时间短,但是课程质量一点不低。
在课程的整体安排上看,VSP 的所有 Package 都进行两门课程的组合学习,上午下午各 3 小时,期间两门课程各有一次期中考试,三次小测验,周末作业,我们最后的期末考试是一次团队答辩和现场编写代码,课程安排可谓非常紧凑。
我所选择的机器学习课程,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讲完了 Python 基础,第二周就开始学习语言处理相关的 NLTK 库了,进度之快令人咋舌。这还仅仅是一个月的暑期课程,最后的成绩评定不会非常严格。如果在 UBC 正式学习的话,一学期最多可以选五门课程,想要在每一门课程上都获得好成绩,仅靠上课时间学习是远远不够的,一定要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习和预习,不懂的地方及时询问教授,才能完全跟上教授的讲课节奏。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,学生本身一定要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。图中是我们上课的教室,同学正在问教授问题。
如果要做个对比,国内的大学课堂以老师讲解为主,学生只负责听老师讲课,在课堂参与度方面非常低,上课效率也值得怀疑。
而在 UBC 的课堂上,教授更注重与学生的互动,以学生能否听懂为标准进行讲解。如果学生在上课期间提出问题,也会尽可能的及时解答。除了正常的上课内容以外,我们的教授还建议我们可以在课前买一些咖啡,闲暇时也会聊一些生活上的话题,交流语言学相关的心得。
我的一位朋友在课上反映语速太快,教授在课后专门发了邮件鼓励她;班里一大半都是中国人,教授就结合中文进行讲解和授课;还有一次因为教室热,教授提议我们到户外进行实践学习……能够做到这些,一方面得益于班级人数较少,一方面也得益于国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,课堂的结构不再是以老师为中心,而是一种平等的关系,氛围也因此变得更为轻松。
经历了这次亲身体验,我才意识到为什么说国外的高等教育水平高,因为只有打破“单方面传授知识”的屏障,才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活跃思路,在课后自我思考,从而实现共同进步。
当然,这并不是非要比出个高低,也不是说国外的教育一定比国内更好。但在高等教育方面,我认为国外的课程设计、授课节奏、课堂氛围都要比国内好得多。
再来一张学校里到处都是的自习室。
语言
语言问题是我的老大难,在报名参加 UBC 项目之前,我还因为自己的英语不过关而惴惴不安,担心会不会因为英语太差而出现尴尬。
实际情况是,英语不好的人完全可以在这里正常地生活。日常英语交流和课堂上的英语听力不一样。我们和人交流,不单单依靠话语,还可以用表情、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思,再结合环境和语境,猜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。
再加上国外服务业发达,无论是学校还是市区,商店还是餐厅,服务员的态度都非常好。如果因为语速或者口音问题没听清,完全可以请对方复述一遍。再结合环境,一般都能听懂。就我个人感觉,高中毕业的英语水平足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对话(更不用提不少商店里会有华人 Waiter),不必担心生活上的交流有太大问题。
但是在课堂上,对语言的要求就要高很多。教授不会因为少部分人重新讲一遍,如果想要完全弄明白课上的内容,最好结合 PPT,抓住教授话中的关键词,尽可能去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。这还仅仅是理解课堂内容,如果想和教授交流感想,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,这也是锻炼口语的大好机会。
所以如果真的遇到问题,还是要及时和教授沟通,请他放慢语速,尽量减少因为语言产生的学习问题。当然,如果你实在听不懂,也不必勉强,发挥一下社交能力,去找几个英文好的朋友帮你简单翻译一下吧。
社交
与人交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,尤其是在国外,社交就显得愈发重要。
UBC 的每个学院都会有“文化大使”,这些“文化大使”其实是 UBC 本校的志愿者们组成的团队,他们会带领我们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,包括每晚一次的 Field Trip。如刚到 UBC 时人生地不熟,报一些喜欢的 Field Trip 可以很快认识不少朋友。像是我所在的 Arts 学院,他们提供的 Field Trip 就非常丰富,这些自由选择的活动中有沙滩旅行这种组织集体出去玩的项目,有参观博物馆这类了解各地文化的项目,也有迷你高尔夫、采蓝莓等以娱乐为主的项目。不仅可以感受不一样的文化,还能认识许多朋友。
图中是“文化大使”们组织大家在沙滩上做游戏。
如果你不太擅长英语、也没有关系很好的朋友,孤身一人在国外,该如何掌握与自己有关的第一手资讯呢?那也不用担心,网络上也能获得许多资讯。
在国内的新浪微博上可以看到许多 UBC 的学生和曾经参加过 VSP 的留学生给出的攻略,不少建议很有建设性。你也可以在国外的社交平台 Facebook 中加入 VSP 的 Group,或是在 Instagram 上关注学校的账号。“文化大使”们也会把第一手消息发布到 Facebook Group 里,同样不会让自己掉队。
再加上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,在温哥华的街头随便走走,就能看到不同肤色的人。参加 VSP 的人里中国人占了大多数,身在国外时我们都会下意识地互帮互助,热心人还会倡议大家建立 VSP 微信群,完全不愁找不到朋友。
(我们抵达温哥华的第二天早上,正好是世界杯决赛,大家在宿舍底楼大厅看球。)
旅行
讲完了各种严肃的话题,自然要谈一谈这里的课余生活,比如旅行。
温哥华作为全球最为宜居的城市之一,周围的景点和娱乐活动也非常丰富。除了上面提到的 Field Trip,每周末还有两天自由安排的时间,我利用这些时间报名参加了维多利亚小镇,自己去了吊桥公园,最后一周报名了学校的落基山脉旅行。
国外的景点大多没有进行过度开发,都是原生态的景色,除了公路、缆车、必要的围栏以外,你可以在这些地方看到真正的大自然美景。落基山脉让我这个从未去过山区的人第一次领略到了山脉的巍峨。
此外,如果愿意自己做攻略 + 能找到同行的朋友,也可以进行自由行。国外对学生也是有不少优惠的。我们去吊桥公园的那天没有带学生证,售票处也非常大度的给予了学生优惠价,每人便宜了十几刀。
如果对景点不感兴趣,这里也有各种各样的免费沙滩、海滩、公园,学校里还有凭学生证免费入内的游泳馆和旱冰场。在八月初温哥华还有一年一度的烟花比赛,可以欣赏到来自其他国家的烟花表演。
总之,只要多去了解,一定可以在这里找到不少有趣的活动。
消费
购物消费方面,国外与国内最大的区别在于“税”,大部分商品标示出来的价格都是不含税的,付款时会加上税。温哥华所在的 BC 省,税收一般是 7.5% + 5%,所以买东西时不要贪便宜而忘记加上 12.5% 的税,以免出现付款时才发现比国内贵的尴尬情况。
餐饮消费方面,“小费”作为一种传统西方文化,自然是要入乡随俗。哪些情况下是需要支付小费的呢?
一般而言,只要是正经坐下吃饭的餐厅里,有服务员走到你身边帮你点单、帮你倒水,那么八成是要支付小费的。
现金支付,可以留下一些零钱。信用卡支付,会包含在餐费里。直接支付即可。我们作为学生,在学校里的消费通常在 10-20 刀之间,小费通常是餐费的 10% - 15%,也就是 1-2 刀。如果是去市区的高档餐厅,小费自然也是水涨船高。
回国纪念品,加拿大的特产有枫糖、保健品、优质蜂蜜,还有 Canada Goose 的羽绒服等等,这些就不多提了,网上找找攻略就好了。
如果希望多带一些纪念品回国,可以选择一些加拿大本地品牌和特产,会比国内便宜不少。非加拿大品牌就要仔细计算一下税后价格。如果不急着购买,也可以到机场免税店进行购买。图中是景区的特色商店。
这里也要提醒一下,航空公司对行李的重量是有要求的,如果行李超过了免费行李额就要加钱或者托人了。注意适度购物哦。
小结
总而言之,温哥华是一个风景迷人,气候宜居的城市,这次的游学长达一个月的学习、生活、旅行,让我认识了世界各地的朋友,全方位地增长了眼界,在地球另一端的国家体验到了不一样的风情,这实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。
可以说的内容实在是太多太多,由于篇幅有限,就只介绍到这里了,希望这篇推荐能对你的游学之旅起到一定的帮助~